天天快看:这次,港资房企赢得彻底
这次,港资房企赢得彻底,港资,港企,九龙仓,太古地产,瑞安房地产,房地产行业
2023-03-282022年财报季如约而至,各大房企又到了“总结与展望”的时刻。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对比往年,今年内地房企业绩可以用“惨淡”两字形容。据机构统计,截止2月14日,已发布业绩的67家A股房企中,亏损的有38家,亏损总额最高达1542亿元。盈利的只有29家,盈利总额最高达362亿元。
明源君注意到,与内资房企大面积亏损相比,常年被贴上“保守”标签的港资房企,却走出了独立行情,整体盈利能力依然强劲。
比如李嘉诚旗下长实集团去年盈利217亿港元,恒基地产盈利92亿港元,太古地产盈利80亿港元,香港置地盈利61亿港元,4家合计450亿港元。
450亿港元什么概念?也就是仅仅这4家港企的利润,就已经超过A股29家房企盈利之和。
房地产市场整体下行,港资房企是如何顺利过冬的?他们对今年房地产市场怎么看?又是否会抄底内地楼市?且听明源君一一道来。
港企盈利能力强劲
内地业务竟比香港业务表现好
看完数十家香港房企的财报,明源君有以下三点感受。
第一,内地房企业绩普遍腰斩,香港房企降幅却很小。
据克而瑞监测,2022年有近90%的百强房企累计业绩同比下滑,平均幅度高达41.6%。其中降幅大于50%的房企数量为36家,另有32家百强房企累计业绩降幅在20%—50%之间。
虽然香港房企也受到市场下行的影响,但业绩下滑幅度通常在10%左右,有的甚至还实现了正增长。
比如新世界发展2022年下半年录得综合收入402亿港元,同比增长13%;恒基地产2022年实现收入256亿港元,同比增8.60%;恒隆地产实现总收入103.47亿港元,与2021年持平。
来源:明源地产研究院
第二,港企的内地业务竟比香港业务表现要好。
2022年香港房企业绩坚挺,很大程度竟是内地业务在起作用。
比如嘉华国际香港物业销售收入39.61亿港元,同比减少59.84%,内地物业销售收入41.37亿港元,同比减少只有26.32%。
嘉华国际表示,香港市场降幅较大,是因为2022年初开始实施严格防疫限制及社交距离措施,市场气氛日渐趋淡,导致年内一手及二手物业市场成交量按年分别下跌42%及39%。政府私人住宅楼价指数按年下跌15.6%,是自1998年以来最大跌幅。
再看恒隆地产,其内地与香港物业租赁收入分别为67.52亿港元、32.79亿港元,均同比减少3%,但内地的物业组合租赁收入按人民币计值上升1%。
恒隆地产表示,2022下半年内地租赁收入较2022年上半年增长8%,香港方面只有3%。增长原因主要是武汉恒隆广场租赁收入剧增52%达2.32亿元,另外除上海和沈阳外的高端商场也均录得6%至52%增长。
新世界发展也表示,集团内地销售情况非常好,跑赢大市,去年7月至12月销售额是92亿人民币,已经超过财年目标的60%。杭州望江新城二期去年累计卖了110亿元,也创了纪录。
第三,市场下行,但港企的盈利能力依然强劲。
据机构和媒体统计,截止2月14日,A股有67家上市房企公布了2022年度业绩预告,其中预计亏损的房企数量达到了38家,占比近6成,预亏房企亏损总额最高达1542亿元。
来源:克而瑞
港股方面,截止3月20日,39家港股房企发布的业绩报告及预告中,有25家房企或录得亏损,亏损总额最高达1015亿元。
反观香港房企,除极个别房企亏损外,其他全部盈利。
比如长实集团盈利217亿港元,同比增长2.08%;恒基地产盈利92亿港元;太古地产盈利80亿港元;香港置地盈利61亿港元;新鸿基地产2023财年前半财年盈利84亿港元。
另外,恒隆地产盈利38亿港元;嘉华国际盈利14亿港元;新世界发展盈利12亿港元;瑞安房地产盈利10亿港元。
而且不少港企内地业务盈利水平还超过香港业务。比如恒基地产香港物业发展的税前盈利下降了29.48%至33.55亿元,而内地物业销售应占税前盈利约21.97亿港元,按年增长37%。
不玩“三高”
经营策略追求“基业长青”
房地产市场整体下行,港资房企是如何保持盈利水平的?内地房企要向香港房企学习什么?明源君总结了以下三点。
第一,不玩“三高”,安全比增长更重要。
过去十多年,内资房企凭借高负债、高杠杆、高周转实现了规模的跨越式发展,诞生了一大批黑马房企。可也就是这种疯狂无序的扩张,极大削弱了房企的抗风险能力,为日后内地房企纷纷暴雷埋下了隐患。
恒隆地产董事长陈启宗就曾说,内资房企追求的是规模和速度,而不是盈利能力和素质,这种音乐椅游戏迟早会结束。
而经历多个大周期的港资房企,早就摒弃了以往盲目做大的浮躁心态,在经营策略上追求“基业长青”,风险意识已经刻在企业基因里去了。
所以港资房企负债率普遍偏低,三道红线标准里净负债的标准为100%,行业规模房企的净负债率则在70%的水平。
而2022年末港资里最高的新世界发展净负债率不过46.9%,恒基兆业24.1%,新鸿基地产19.2%,太古集团连7%都不到,远远低于整个行业的平均水平。
大多数情况下,低负债率代表着公司经营质量较好,同时意味着公司的发展潜力可以进一步挖掘。
具体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
第一,低负债率意味着公司具有良好的还款能力,贷款机构放心。
第二,低负债率意味着公司的风险意识较强,投资者放心。
第三,低负债率意味着公司发展潜力不可小觑,可以进一步融资扩张。
第二,侧重持有型物业,现金流稳定。
内资房企普遍喜欢住宅开发,而港资房企则青睐现金流稳定的商业综合体项目。
据机构统计,内地房企持有物业收入占比普遍不足10%,而香港前十大房企中,租赁收入贡献占比平均为40%。
来源:倍智
比如新鸿基地产在香港楼市泡沫破灭后的1999年-2005年,其销售物业利润率大幅下降,但租赁业务却几乎没有受到影响,保持了公司50%以上的利润。
来源:太古地产财报
而2022年业绩表现较好的太古地产,其大部分收入来源于物业投资的租金,其中办公楼租金收入60亿港元,零售物业租金收入58.49亿港元,住宅租金收入3.74亿港元。
对房企而言,持有一定比例的经营型物业,可以优化资产结构,使企业有稳定的现金流,降低公司的经营风险。同时,房企亦可通过有效运营,获取所持物业的长期增值收益。
第三,热衷布局城市群中的核心城市。
港资房企布局不会把战线拉得过长,而是选择城市群中的核心城市重点深耕。
注:数据截止到2021年
比如太古地产,其2022年实现收入138亿港元,盈利80亿港元,同比增长12%。之所以能之所以能保持这么好的业绩,很大程度就是因为布局多为一二线核心城市。
截至2022年12月,太古地产应占物业组合总楼面面积约300万平方米,其中香港占比约4成,主要包括甲级办公楼、酒店及其他高尚住宅物业。
在内地,太古地产也只在北京、广州、上海等城市的优越地段,布局大型商业发展项目,权益面积为127万平方米。其中成都太古里2022年销售额超过80亿元,在成都主要商业体和购物中心中位居第二。
再如瑞安房地产,2022年实现销售金额272亿元,实现收入156亿元,仅分别同比下降10%、11%。
对比内地房企动辄腰斩的业绩,瑞安房地产受影响较小,也是因为布局多为一二线核心城市,其中瑞安在上海已经深耕超过三十五年。
地产圈流行一句话:地段,地段,还是地段。核心城市之所以受青睐,就是因为这些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产业基础和人口流动性较好,潜在购房需求和消费需求活跃,对于房企未来业绩增长提供了保障。
投资依旧谨慎
部分港企会加仓内地楼市
港资房企对今年内地房地产市场有何预判?是否会抄底内地土地市场?
明源君结合财报数据发现,港资房企投资分化十分明显,主要分成两类。
第一类,以新世界发展、九龙仓置业为代表的港资房企,对市场预判偏于谨慎,会继续收缩战线。
比如新世界发展去年8月高调宣布,公司将在12个月内向上海、广州、杭州和深圳等多个中国城市投资共计100亿元。
可半年多下来,新世界发展仅在去年7月与保利+招商联合体以34.2亿元竞得上海普陀区1宗地块,11月以2.54亿元在杭州获取了一块宅地。
截至2022年12月底,新世界发展在内地持有的土地储备约525.6万平方米(不包括车库),仅比2022年年中多了5万平方米。
另外,声称“有兴趣买地,且有很多内地民企来洽购”的九龙仓,也已经好几年没有在内地拿地。
明源君认为,上述港资房企不趁势抄底内地楼市,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内地楼市仍不明朗,港资房企不敢轻易尝试。
港资房企的风险意识极高,对于把握不准的事情轻易不会去碰。
九龙仓就表示,集团对投地有兴趣,但希望再观察市场的发展情况。假如市况仍是疲软,投地会更谨慎。
瑞安房地产也表示,现在机会是很多,但市场收购的机会还没有完全出现,公司还是会比较小心地去判断这个市场。所以总的来说,公司相信市场肯定会逐步回暖和朝着好的方向去发展,但是在短期之内,还是有很多波动的。
二是港资房企对项目要求极高,不合适就不买。
港资房企更注重长期运营,所以对项目选址要求极高。
长实集团表示,只要回报合理,公司就会买地。不过,公司投地一直比较有纪律,不会有志在必得的心态,符合价格就做,绝对不会盲目出价。
九龙仓置业就表示,公司对买地的要求比较严格,之前有很多内地民企找公司洽购项目,但考虑到这些项目可能会有一些陷阱,所以宁愿参与政府土地拍卖方式获得项目。
第二类,以太古地产、嘉里建设为代表的港资房企,去年加大了对楼市的投资力度,今年仍会积极看机会。
来源:明源地产研究院
比如太古地产去年年初就高调宣布,未来10年将在核心市场投资1000亿港元,于中国内地、香港及东南亚几个主要市场寻找机会。
如今计划实施一年,太古地产在财报中提到,截至2023年3月7日,已承诺的投资计划总额约为390亿港元,其中,170亿港元用于中国内地,110亿港元用于香港,110亿港元用于购买住宅物业买卖项目。
另外,去年1月,嘉里建设以133.29亿元拿下上海黄浦区4宗地;去年6月,香港置地等联合体竞得上海徐汇滨江宅地,总价47亿元;去年12月,瑞安房地产以23.76亿元竞得上海市杨浦区一宗地块。
明源君认为,上述港资房企此时加码楼市,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看好内地楼市后续发展。
在特殊时期,信心比黄金更重要。随着疫情影响逐渐消散,以及各项楼市利好政策层出,一批港资房企对2023年房地产走势看好。
太古地产表示,中国内部经济出现了很多发展势头,2023年肯定有很好的机遇。以公司自身经营为例,内地零售业务自从去年10月底开始人数和营业额都开始回升,现在内地的销售水平已经非常接近疫情前。
恒隆地产也表示,目前中国房地产市场处于周期底部,长远来看,市场仍有上升空间。不少地产商都加快在内地买地的节奏。公司也会继续去研究市场,看有没有机会买到新地,这是我们一直没有停下来的一项工作。
第二,战略发展需要,及时补充弹药。
最近几年,中国奢侈品消费表现亮眼,且增长空间巨大。
据要客研究院发布的《2022中国奢侈品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人奢侈品市场销售额达到9560亿元,在全球奢侈品市场占38%,中国人依然是全球奢侈品消费的最重要力量。据贝恩预测,预计到2025年,中国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市场。
基于自身发展需要,部分主打高端零售的港资房企进一步扩大投资也是顺势而为。
太古地产透露,公司会预留500亿港元用于内地市场,拓展以零售为主导的“太古里”“太古汇”两个品牌,目标是在未来10年内地物业的总楼面面积增加1倍。另外,公司会继续关注粤港澳大湾区的房地产投资机会,特别是广州和深圳。
嘉里建设也表示,公司希望在内地主要城市找到非常优质的地点,然后建设非常优质的综合体,这样公司会有不同的持续收入,而且会越做越好,越来越增长。
结语
看完内地房企和香港房企的财报,明源君不禁感叹,都说风水轮流转,此时此刻便应验了。
不过对于内地房企来说,这也未必是坏事。正如一位大咖所说:百次的好言相劝,不及一次碰得头破血流的教训,让人变得清醒。
注:各位地产朋友想和本文作者进一步交流,可以直接加本文微信号(-ab19650618),麻烦注明房企+职务+姓名。
点击打造VR数字售楼处,线上抢客快人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