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

合肥这支退休“老姐妹团”太“靓”了

来源:合肥晚报 2023-07-31 09:44:00

殷世云(右一)和“艺来艺往手工坊”的“老姐妹们”正在做手工

用母亲废弃布头和孩子风车上亮片制作而成的工艺品——《国粹》


(相关资料图)

有着五彩羽毛的金孔雀、穿着京剧戏服的少女、报晓的大公鸡……谁能想到,这些栩栩如生的精美工艺品竟是由废弃物制作而成,那些之前被随意扔进垃圾桶的易拉罐、废纸盒、麦秆等,在这群平均年龄超60岁的奶奶手中重获新生。

坐公交车一个多小时只为收集废弃麦秆

个头不高、话语不多、语气平和,今年71岁的殷世云身上透露着恬静的气质。7月25日下午,记者见到殷老师时,她正带着手工坊的“老姐妹们”一起做手工,不论是废弃的易拉罐,还是捡到的纸盒子,在巧手的“打磨”下,都变成精美的工艺品。

谈及和手工的“情缘”,殷世云笑称自己年轻时受到母亲影响,喜欢做手工。“能自己做的东西就自己做,比如用缝纫机做衣服,毛线织毛衣。”从中学化学老师岗位退休后,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殷世云重拾爱好。

“当时家里老头子在老年大学学摄影,我就也去看看有没有感兴趣的课,发现有个非遗传承人开的手工艺班,当时就报名了。”殷世云说,那段时间为学习用麦秆制作工艺品,经常坐一个多小时公交车到安农大的一块试验田,收集废弃麦秆。

因为热爱,殷世云不仅上课时认真听讲,课外时间也勤加练习。用她的话来说,常常连续坐几个小时做手工,都不会感到着急。

2019年底,为丰富辖区老人退休生活,在新胡李居委会的建议下,有着手工特长的殷世云领头成立“艺来艺往手工坊”。没过多久,就有不少居住在附近,包括徽盐世纪广场和利港·银河幸福广场小区的退休奶奶申请加入。

在殷世云的指导下,奶奶们坐在一起一边打着中国结、做着丝网花,一边畅谈闲聊,结束后再各自离开接娃,每周二下午2:30开始到4:00结束,雷打不动的一个半小时成为大家欢乐的“手工时刻”。

老母亲的废弃布头、小孩子的风车亮片……

手工原料都来自日常生活

今年5月,为响应垃圾分类号召,包河区城管局和方兴街道新胡李居委会共同组建“垃圾循环实验室”,这群巧手奶奶成了实验室的主力,位于利港·银河幸福广场小区的垃圾分类宣传屋也成了团队的“根据地”。之前被随意扔进垃圾桶的易拉罐、废纸盒、麦秆等,在她们的巧手中重获新生。

在小屋桌子的正中央,放置着一幅精美的工艺画,画中两只身着翠绿色羽毛的金丝孔雀掩映在盛放的群花中,向着远方眺望。令人惊讶的是,这幅《富贵花开大孔雀》竟是由麦秆制作而成,融入“非遗”元素后,耗时一个多月,经过绘图、拓印、裁剪、粘贴、装裱等多道工序,成为极具观赏价值的手工画。

除了废弃麦秆,易拉罐、家里的布头、不用的扑克牌等都成为奶奶们做手工的“原料”。

在现场,记者还注意到一幅色彩鲜艳的作品——《国粹》,画作中是一位身着刺绣长袍的京剧名角,她的头饰多彩艳丽,举手投足间散发着古典的神韵。

值得一提的是,这件刺绣长袍由殷世云母亲废弃的布头制成,而五彩的头饰则来自于废纸盒和小孩风车上的亮片。“平时生活里,看到颜色好看的纸盒,还有一些闪亮的废弃部件,就习惯性地收集起来,留着做手工用。”

从不会拿针线到独立完成工艺画

在殷世云的影响下,手工坊中的成员也爱上了这门手工活,今年51岁的金德琼就是其中一位。

“去年刚退休,当时我在小区散步,被社区活动室里传来的黄梅戏歌声吸引去,才发现这里活动众多,其中就有现在的手工坊。”金德琼表示,之前没做过什么针线活,刚来的时候连剪刀都不怎么会用,“好在殷老师,还有其他姐妹都特别有耐心。”

在手工坊“老姐妹们”的帮助下,金德琼逐渐掌握基本的手工技能,如今已经能够独立完成工艺作品。在垃圾分类宣传屋内,记者注意到,金德琼正在为她的第一幅作品——《金鸡报晓》收尾。

画面中,这只昂首挺胸的公鸡正站在一块坚石上,向远处鸣叫。金阿姨说,这只公鸡由啤酒易拉罐制作而成,“先将公鸡的轮廓剪出来,再用圆珠笔在公鸡的反面印刻,最后粘贴到纸板上,一幅有着吉祥寓意的‘公鸡报晓图’就做好啦!”

谈及下一步计划,殷世云说,想把手工坊中成熟的作品进行义卖,卖出所得捐给公益基金项目,帮助辖区特殊群体。此外,手工坊还将走进敬老院、社区等,带去丰富多彩的手工活动。(记者 李润媛/文 高勇/摄 实习生 刘欣冉)

上一篇 下一篇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