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在法治长沙】雨花区:最多跑一地 劳纠一门清
编者按:为加强党对法治政府建设的集中统一领导,充分发挥督察工作对法
2023-08-04编者按:为加强党对法治政府建设的集中统一领导,充分发挥督察工作对法治政府建设与责任落实的督促推动作用,长沙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办公室牵头组成督察专班,进行一线督察。
央广网湖南频道与长沙市委依法治市办、市司法局联合推出《“督”在法治长沙》系列报道,对在督察中发现的一批在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压实“关键少数”法治责任、推动基层依法治理、依法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探索形成的经验做法,进行报道,也为各地推动法治政府建设,提供在一线已见成效的“长沙经验”。
【资料图】
雨花区,湖南省会长沙的“东南门户”,区位优势明显,经济发展强劲。
1996年以来,雨花区相继建成高桥市场、红星市场、井湾子家具市场等骨干市场12个,造就二环线生态美食街、曙光中路、芙蓉路美食街,营建朝阳商业中心、东塘中央商务区,市场主体数量稳居湖南省各区县第一。
雨花区在享受着商贸业繁荣发展的同时,日益增长的劳动纠纷和多元化的劳动关系主体及其利益诉求,使创新构建劳动纠纷“一站式”多元化解联动处置机制变得刻不容缓。
2021年6月,雨花区在湖南省率先成立区级劳动纠纷一站式调处中心,创新“3323”工作模式,构建起劳动纠纷化解全链条服务机制,实现维权群众“最多跑一地,劳纠一门清”。
雨花区劳动纠纷一站式调处中心首问服务台(央广网记者 李芳森 摄)
一站调解 一门处理实现服务机制全链条
4月19日9时,雨花区劳动纠纷一站式调处中心(以下简称“调处中心”)的大门,迎着春日的暖阳打开。
“参加工作这么多年,没想到现在干起了‘前台’。”从人社部门辗转到基层,如今再回到这里,肖映心生感慨。20多年的工作时间,肖映始终站在服务群众的一线,“新的岗位就是要聚焦服务劳动者和市场主体。”
肖映的工作阵地“前台”,实际是首问服务台,针对劳动纠纷的程度进行分流。“如果纠纷小,我就直接联系调解人员,现场快速调解。”即使是几元钱的劳动纠纷,也要进行处理,在肖映看来,这些钱流淌着劳动者的汗水,也是全社会法治意识增强的表现。
“前台”坚持首问服务,分类导流;“中室”登记受理,全程调解;“后院”依法处置,多元化解。调处中心在办事流程中实行“前台、中室、后院”三环节,实现全链条服务机制,环环相扣、无缝对接,共同促进劳动纠纷的快速化解。
而且,调处中心把所有与劳动纠纷处理相关的部门集中在一楼办公,让办事人少去上下楼的奔波。
调解完毕后双方握手言和(央广网发 受访单位供图)
为确保纠纷调处的效果,调处中心在功能上实现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 同时整合劳动监察、劳动仲裁与司法确认等功能,衔接配合,形成“一体化”调解的综合优势和整体效能。各成员单位密切配合,雨花区人社局发挥行政调解作用,调解贯穿案件办理全过程,雨花区司法局牵头人民调解,并发挥法律援助作用,雨花区法院发挥司法调解作用,根据需要线上或线下办理司法确认。
通过各方合力,调处中心最大限度地把劳动纠纷化解在萌芽、解决在初期。调解结果通过现场告知、电话沟通、网络传送、免费邮寄等方式,及时反馈给当事双方,确保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
劳动者获得劳动报酬、市场主体依法经营,在肖映看来,这份“前台”工作的背后,见证着家乡经济在法治规则内蓬勃发展的生机。
双线互通 线上线下构建纠纷化解新格局
“律师,您看我这事应该怎么处理?”“别急,先让我看看文书。”走进调处中心协商调解区,李萍还没坐稳,便有办事人走了过来。
李萍是湖南省律师协会劳动和社会保障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也是调处中心当天的值班律师。由湖南省律师协会派驻的20多名专职律师,成立了律师后援团,长期在调处中心为劳动者和企业提供法律咨询并参与调解。
“坚持线上线下‘双线互通’,形成‘智慧大脑+当面化解’模式。”雨花区人社局政策法规科科长曹江林介绍,面对面调解有专职律师,键对键也是效果显著。
调处中心专门配备了人民法院调解平台、“互联网+调解仲裁”、移动微法院、诉讼立案平台等,实现纠纷信息数据共享,形成协商共议预防化解合力。
调处中心坚持以“做群众的最强后盾,做企业家的最佳拍档”为使命(央广网记者 李芳森 摄)
“劳动者只需打开手机,纠纷在手机上就能得到解决。”曹江林“炫耀”起3月1日收到的感谢信息,“12333欠薪讨回平台真的太负责了,一直帮我主动跟原公司交涉,才让我拿回工资,后面还打电话确定,太负责了!”
劳动纠纷线上解决背后,也少不了线下的一次次调解。雨花区在湖南省率先成立劳动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通过“互联网+”方式将案件分配给街道(镇)等基层劳动争议调解组织进行调解。
雨花区原街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站作为区劳动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分站点,持续发挥原有属地优势,形成全域覆盖、全局调配、全流程处理的纠纷化解新格局。
一张守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网”,已在线上、线下牢牢织就。
三大共建 优势资源提供法律支撑新力量
长沙理工大学法学院教授阳明武有了个“新职业”:从2021年7月开始,在调处中心当起了调解员。
“一方面是想用自己的法律知识帮助劳动者,做到回馈社会;另一方面就把这里当作是学生们的实践课堂,做到学以致用。”虽年近退休,但阳明武还是渴望理论与实践的深度结合。
值班当天10时30分,阳明武接到了“业务”:一公司因经营不善突然停业,导致4名员工同时起诉。
“公司的业绩你们清楚,赔偿数量还得看支付能力,不然赢了官司也拿不到那么多。”
“他们都是挣辛苦钱,而且你确实是违法了,怎么也得给别人交代。”
……
摆法条、讲道理,两个半小时后,赔偿金额终于达成一致,双方达成和解协议。
“问题既然解决了,那双方还是握手言和。”在阳明武的指引下,双方站上握手言和台。“换位思考你也不容易,退步和解我也有责任。”阳明武相信,这堂实践课,将给学生们留下深刻印象。
高校这一法律支撑的新力量,源于调处中心配套上的“三大共建”,整合优势资源共同参与,湖南省律师协会劳动保障委员会、雨花区重点企业、高校对口专业,都在其中。
“调处中心成立以来,有效提高劳动人事争议处理质效。” 雨花区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易光明拿出了一张成绩单:
调解成效“一升一降”。调解案件质量、数量“双量齐升”,截至2023年3月,该中心成功调解案件2000多件,为劳动者挽回经济损失2110余万元,满意率100%。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进一步营造“和谐同行”的劳动关系新格局,最大限度为劳动者和企业快办快结,让企业把精力集中到生产经营。经调处中心调解完毕的案件平均用时8.6天,相较“一裁终局”的结案时长,减少了80%以上,大量降低了群众的维权成本,缩短了维权周期。
服务质量明显提高。雨花区实现过半案件“只跑一次”成功调解,一些社会影响较大的纠纷得到妥善处理,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做群众的最强后盾,做企业家的最佳拍档。”易光明一句话点出了调处中心的使命和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