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

新形势下,河南如何提升产业竞争优势

来源:大河财立方 2023-08-09 09:05:16

新形势下,河南如何提升产业竞争优势

新形势下,河南如何提升产业竞争优势(以高质量调查研究促高质量发展)


(资料图片)

——省发展改革委“点题揭榜”重点课题研究成果解读之一

□倪长江 习扬 刘旭

当前,全球化背景下各国产业链供应链“断链”“脱钩”风险持续攀升,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正从过去30多年高速发展,步入全新的重构阶段。在此背景下,如何准确找到提升我省产业竞争优势的新路径,是事关长远发展的重要命题。

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有何新趋势?

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逐渐向某区域内或一国及周边地区收缩和集聚,呈现区域化、本土化趋势发展。全球价值链网络已呈现出北美、欧洲、亚洲三足鼎立区块格局,发达国家和地区着力推动产业生产环节回归本国。

外部冲击也迫使产业链供应链在生产维度上呈现多元化、短链化趋势。出于综合效率和安全考量,跨国公司倾向于近岸生产、分散布局。此外,数字技术与数字化加速生产组织方式向柔性化、协同化转型。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极大增强了中间品、服务和技术的可获得性,使企业可以更快地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推动附加值增加、生产效率提高。

同样值得关注的是,“碳中和”节源减排战略决策推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向绿色低碳转型。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快速发展,氢能、储能等领域技术和应用场景不断完善。

河南产业发展现状如何?

河南建立了以装备、食品、汽车、轻纺、钢铁、有色、建材、化工等8个传统制造业为主体,电力、煤炭等能源工业为支撑,新型显示和智能终端、新能源及网联汽车、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为先导的工业体系,形成了产业规模优势、体系完备优势和产业技术工人优势。

但在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产业组织模式深度变革、资源能源和环境约束趋紧的背景下,我省产业发展也面临一些困难挑战:一是工业增长乏力,工业规模面临标兵渐远、追兵渐近的局面。二是生产组织模式滞后,仍以大规模标准化生产和成本竞争为主。三是比较优势弱化,人口增速放缓、加工制造领域分散转移、资源能源约束趋紧,导致我省承接产业布局和转移的竞争力减弱。四是产业创新能力薄弱,我省综合创新能力居全国第13位,还有较大进步空间。

重塑竞争新优势河南怎么做?

总体来说,要紧紧抓住产业基础和区位市场优势,更加突出新增长引擎培育和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把装备、电子信息、汽车、生物、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成长性好、关联度高、竞争性强的行业,作为支撑产业经济快速增长、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主攻方向,统筹推进“新产品、新技术、新商业模式为导向的新产业发展路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赋能的效率变革路径”“双支柱创新体系支撑的技术创新路径”“新人才、新知识、新型基础设施增加供给的要素升级路径”,加快建设具有河南特色和比较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瞄准主攻方向,培育壮大产业发展“主引擎”。争取重大生产力布局。从符合未来发展方向的新能源汽车、新型显示、智能设备等终端产品着眼,谋划落地一批引领性和强带动性的重大项目。加强资本运作和前瞻性投资。探索拓展“以投带引”“园区+创投”等模式,打造“引进团队—国资引领—项目落地—股权退出—循环发展”产业引育闭环。推动链式集群发展。支持集群平台的建设与运营,构建龙头企业、配套企业、科研院所、金融机构、公共平台协同联动的产业生态。

——强化数字赋能,加快产业组织模式变革和结构调整。实施“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协同推进生产线、车间、工厂等不同层级数字化改造。积极构建基于工业互联网的新型组织方式,将大规模定制模式与众创、众设等创新组织模式结合起来,满足居民消费升级、个性化多样化需求。推进传统领域改造提升,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提升产业技术水平、产出效率、经济效益,巩固多年积累形成的既有优势。

——构建“双支柱”创新支撑,着力补短板蓄势能。一方面,以“大企业+政府支持+银行支撑”体系,破解“卡脖子”短板环节、夯实产业基础。高水平建设省实验室体系,支持龙头企业建设产业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开展“卡脖子”技术攻关突破,推进技术研发、新产品开发和迭代应用。推动金融机构提供“表内+表外”“债券+股权”“融资+融智”的综合化、全方位服务。另一方面,以“中小企业+制度建设+资本市场”体系,提升开创新产品、新赛道、新技术的引领式创新能力,为未来发展蓄势。完善创新型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基金作用,大力引进优秀天使风投创投机构和各类私募股权基金管理机构,加大“科技贷”对企业创新的支持,构建覆盖股权、债权、担保、上市全链条的金融支撑保障体系。按照能放尽放的原则,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加快区域硬科技成果转化。

——推进要素更新,增强新要素供给。加快构建以通信网络为基础、以数据和计算设施为核心、以融合基础设施为突破的新型基础设施体系。深入实施“1+20”一揽子人才引进政策,加快建设创新型科技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等“四支队伍”。聚焦产业转型升级需求,推动工业设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探索“群对群”(制造业群和服务业群)融合发展模式,超前谋划制造业和服务业协同创新示范布局。

——加强政策创新,营造产业发展良好环境。加快财政资金支持方式转变,将有限的资金更加聚焦聚力于补齐产业链短板、增强核心竞争力等领域。清理整合政府产业投资“僵尸”基金,修改完善绩效考评办法,分类设置投资失败允许率,切实解决当前“不会投、不敢投”等突出问题。健全企业服务常态长效机制。

责编:陶纪燕 | 审校:张翼鹏 | 审核:李震 | 监制:万军伟

(来源:河南日报)

上一篇 下一篇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