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

车市乱象:200万辆库存未清完,降价并不是唯一手段!|观热点

来源:顶端新闻 2023-04-12 18:12:10

中国车市的库存压力在进一步加大。

3月30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组织召开了部分汽车主机厂参加的国六B切换情况座谈会。会议透露,目前国六b非RDE车型(即不符合国六B排放标准的车型)还有200万辆左右的库存待消化。

200万辆的规模意味着什么?2022年超级火爆的比亚迪全年销量186万辆,这相当于目前车市库存量比比亚迪一年的销量还要多。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根据乘联会的数据显示,3月乘用车市场零售达到158.7万辆,同比仅增长0.3%。而产量和批发同比分别增长13.8%和9.3%,达到了207.9万辆和198.7万辆。

3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到61.7万辆,新能源乘用车国内零售销量达到54.3万辆,通过计算得知3月新能源汽车的库存数量为7.4万辆,刨除掉新能源汽车的数据,中国车市3月库存量为32.6万辆。

3月份的中国车市在消费零售数据同比微增的情况下,车企批发出更多的车辆给经销商。在原有200万辆库存车辆正在消化的基础上,一个月的时间里又增加了32万辆的库存。

这样的市场节奏对于车市清库存来说不是一个好消息。

降价未达到目的

在整个三月份,中国车市有超过30个品牌数十个省市参与并跟进了政企补贴以及各种不同形式的促销优惠政策。在如此轰轰烈烈的大动作刺激下,整体销量为158.7万辆,同比增幅仅为0.3%。

补贴降价没能逆转当前车市的颓势,原来预计消化库存的目标也没有达到。中国汽车流通协会表示,3月份全国多地4S店到店客流量大幅增加,实际成交量却显著下降,消费者出现了持币待购的情况,观望情绪浓厚。

补贴降价效果不利,这其中有很多的因素,从消费者层面来看,价格只是决定一个品牌的重要因素,但绝对不是决定性因素。国人一直以来受买涨不买跌的消费惯势影响。其中的痛点是,越在短时间内大力度的价格调整,消费者就越谨慎,催生出更多的“等等党”。

从企业层面来看,用补贴降价的方式刺激消费,消化库存,这本是一举两得的事情,这在逻辑上没有问题,也是以前清理老车型给上市新车让路的常规操作。

但是执行过程中,很多车企品牌却把本来皆大欢喜的刺激政策演变成了套路大战,把降价当成了一个噱头,大玩文字游戏,严重打击了消费信心,这完全偏离了当时地方政府助本地车企一臂之力的初衷,加剧了整个汽车市场的混乱,不仅未能成功换量,反而使得消费者人心惶惶,观望情绪滋生,形成了恶性循环。

经销商压力山大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表明,在3月份车市成交率和成交价格指数方面,有51%的经销商认为3月份成交率下降,36.5%的经销商认为持平,只有12.5%的经销商认为成交率增长;成交价格指数,80.5%的经销商认为价格下降,17.5%的经销商认为价格持平,只有2%的经销商认为涨价。

在3月份超级补贴政策刺激下,经销商经营状况转好的迹象并未出现,超过六成的经销商Q1销量完成度不足80%,20.5%的经销商完成度在70-80%,46.0%的经销商完成度不足70%。

由此可见,经销商的生存压力亚历山大。

其实,经销商的经营困境在2022年就已经凸显。有数据显示,在2022年,中国车市能够完成年度销量目标的经销商占比还不到20%,完成年度销量目标80%以上的经销商占比为42.2%,有超过半数汽车4S店处于亏损状态,有40%的经销商倒闭,平均每天约11家4S店关停退网。

据了解,目前车市有200万辆国六B非RDE车型库存未消化。而且在消化这200万库存销量的过程中,还有新增的库存车辆出现。在消费者观望情绪浓厚,订单及成交率下降的情况下,中国车市完成清理的库存的难度无疑是增大不少。

正是因为如此,才有了中汽协大声疾呼理性对待本轮汽车促销,也有了车企关于延长国六B销售过渡期的建议,还有其他的声音出现。

需要新的刺激政策

从细节来看,本轮补贴降价的过程中,进店看车的多,实际购买的少,这一点从3月份汽车消费指数上有明显的表现。

2023年3月入店分指数为77.9,高于上月(75.8);3月需求分指数为68.2,低于上月(73.3);购买分指数为77.5,同上月(77.6)基本持平。进店增多,购买需求不旺,购买转化率自然不会得到提高。其中的逻辑关系很清晰。

某种意义来说,这场“史无前例”的补贴客观上吸引了更多的人进店看车,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比如需求不旺,补贴套路过多,降价节奏过于频繁,导致了这次补贴降价没能起到作用。这也给到市场一个警示,价格是撬动销量的重要手段,但绝对不是唯一手段,营销策略、品牌形象、售后服务等相关细节不能忽视。

说回这200万辆的库存问题,车企品牌已经提出了延长国六B排放延长的建议,但是这只是一个方面,未来我们应该会看到相关部门会出台更具统筹性的指引性政策,比如税费方面的政策,还有鼓励出口方面的政策。

乘联会数据显示,3月国内乘用车出口(含整车与CKD)29万辆,同比增长172%,环比增长15%。第一季度,国内乘用车出口78万辆,同比增长90%。这对于清理200万辆的库存来说是一个利好消息。

从消费者层面来看,购车需要理性,要考虑到实际的用车情况。首次购车的消费者就不能图新鲜只看新能源车型,要考虑到本地区的冬季气温的情况,家里有没有充电桩,所在地区的公共充电设施,这些都会影响到用车体验。买燃油车也同样如此,要考虑到油耗的问题、保养的问题,不能因为某个小众品牌便宜就入手,结果养车用车成本居高不下,这就得不偿失了。

百姓评车

从行业角度出发,车企和消费者之间是鱼水一家亲的关系。车企为了自身利益割韭菜固然不对,但消费者过于盲目肯定也行不通。

从另外一个逻辑来看,车企只有在自身运转良好且竞争充分的前提下才能提供更好的产品,消费者也需要保持理性。车企不过分,消费者不盲目,双方才能达到一个平衡,才能推动整个市场良性发展。

上一篇 下一篇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